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8-03-24 00:00
    【字体:打印


    ——2006年2月26日在全椒县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和“十五”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目标,全力推进招商、建设、改革三大重点工作,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8亿元(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核算),比上年增长9.6%;财政收入1.91亿元,占调整预算的100.7%,同比增长36.4%;全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9905元,同比增长30.4%;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同比增长7.6%;城乡居民储蓄23.7亿元,比年初净增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同比增长69.8%。在上述指标中,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创“十五”期间最高增幅。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2005年,全县52家统计考核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利税612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94万元;完成出口创汇700万美元。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年度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67%,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5.9%。全柴集团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生产车用柴油发动机16.05万台,完成现价产值9.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437万元。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县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已达44家,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84.6%;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完成现价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8.3%。县政府更加重视工业发展的系统性和前瞻性,组织编制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十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跌宕起伏,基础工业经受了市场经济的考验,工业经济实现了初步转型,产业脉络更加清晰。
      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农业多灾并发,午季大旱,十三号台风又引发秋汛,秋冬的禽流感危及饲养业。面对灾情,全县上下奋力抗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种植业产量略有下降。全年粮食总产36.5万吨,同比下降9%;油料总产8.7万吨,同比下降7.2%;棉花总产7670吨,同比下降1%。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生猪出栏23.5万头,同比增长3.5%;家禽出栏850万只,同比增长1.5%;水产品产量3.5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支持达诺乳业等8家企业成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建设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成功申报5个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12万亩;组建6个特色农产品合作社、行业协会。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170万元,完成12.6公里滁襄河标准化大堤、滁河应急工程和曹埠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农村劳务输出规模扩大到6.92万人,年劳务收入约2亿元。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和全面免除农业税达6360万元,农民人均受益193元。“十五”期间,我县自然灾害频发,但农业基础在抗灾中进一步增强,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绿色生态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党和国家的农村工作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
      服务流通业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9.1%。结合国家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改革试点,75家农资连锁店通过省“万村千乡”工程验收。认真执行国家粮食保底价政策,全年收购粮食20万吨,投放现金2.9亿���,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服务业日趋繁荣,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76亿元,同比增长9.9%;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全年投资9410万元,同比增长61.9%;人流、物流趋旺,全年公路客运量1144万人次,港口吞吐量62万吨;金融规模持续增加,各项存款余额达33.5亿元,贷款余额16.6亿元。各类中介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十五”期间,全县第三产业的主要亮点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一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
      坚持“一岗双责”不动摇,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2005年,全县上下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一岗双责”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采取驻点招商、设立办事处招商、委托招商和离岗招商等形式,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围绕全柴配套产业招商、围绕重点地区招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在浙江34个县市派驻人员定点招商,在杭州、温州、苏州、宁波等四个城市设立办事处招商,在深圳、上海委托代理招商,组织面向欧盟商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推介活动,县开发区成为中国欧盟商会向其成员推荐的唯一一家县级开发区。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0多万元,完成了县开发区纬二路1860米附属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组织编制了开发区二期控规。丰盈汽车零部件、镇江传动、全柴消失模等一批与全椒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成功入驻。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8.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21%,同比增长75%,完成市下达5.5亿元任务的160%。“十五”期间,全县确立了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重大战略,组织实施了开发区建设项目,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攻坚力度加大,部分领域取得突破。2005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及实施细则,指导规范改革。尚未完成改革任务的43户县属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中,有16户改革方案已获批,17户改革方案正在审查中;依法化解企业债务1.7亿元,38户企业闲置资产得到盘活。县政府招待所依法解除了202名职工的劳动关系,率先完成事业单位改制任务。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面向社会公开选聘51名教师和8名医技人员。成功实施了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十五”期间,全县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财省管”、“乡财县管”新体制基本建立。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及人员分流。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40户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任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面貌逐步得到改善。2005年,县政府更加重视规划工作,组织编制老城区及襄河两岸3平方公里、城南新区7平方公里和开发区二期4.5平方公里的控规,县城规划区控规覆盖率达75%。启动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城市拆迁力度,完成了宝林西路襄中、前小段道路瓶颈的打通工作,实施秦岗村民组整体搬迁,全力推进莲花宾馆、吴家花园等拆迁工作,拆迁总面积8万多平方米。推进城市经营,挂牌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8宗共2.8万平方米,成交款2109万元。加快城市建设,总投资1300万元,续建了下湾桥和建设路,改造了金融广场、城东三角花园和5座城内旱厕,完成了吴敬梓路、儒林南路等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安装路灯211盏,设置指路标牌21块、路名牌59块,维修城内主体干道17条共2296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300平方米。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完成建筑面积14.25万平方米。县疾病控制中心、秦岗村综合楼和襄河镇办公楼等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强化摊群点管理,集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着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力推进县内交通路网建设,完成国债项目、通达工程等公路建设68.4公里,总投资3434万元。完成宁西铁路沿线征地3306.7亩,拆迁1.56万平方米。积极组织编报各类建设项目,申报省“861”行动项目15个,入“笼子”项目5个,编制金融服务“三农”项目9个,申报各类国债项目17个,开行贷款项目1个,总申报投资规模6.5亿元;组织编制项目库项目138个,总编制投资规模101.4亿元。“十五”期间,城市建设投资超过亿元,基本完成了城内主干道和二水厂主体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全椒”建设加快。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2005年,全县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8.4%,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同比增长 50.7%,公检法司支出同比增长26.2%,文体广播支出同比增长20.2%,科技方面支出同比增长15.3%。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
      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县政府实施了全县住房公积金制度,启动了工伤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出台了全椒县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对襄河镇、十字乡征地后部分村民组人均耕地达不到法定标准的、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的农民,县财政给予基本生活补助。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行扩面提标。全年征缴养老保险金4852万元;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达2万多人,参加失业保险达2.4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达1.2万人,城镇低保人数达8053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31.4万人,参合率为93.2%;5895名特困农民享受生活补助,2650人享受优抚、抚恤和定补待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4000平方米。完成县一职高争创省示范职业中学、古河和三圣中学争创市示范高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增设31频道,提高县电视台覆盖率和收视水平。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灾后防疫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成功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计划生育工作有望保类进位,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首批奖扶461户。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依法责令两家重污染企业停业治理;全面禁止黄栗树水库库区违法采砂行为,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努力创建“平安全椒”。出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环境良好。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信访秩序明显好转。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统计、审计、气象、档案工作及残疾人事业等进一步加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群众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64件,政协委员提案118件,办结率100%。高度重视规范化建设,出台了《全椒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定》,规范决策程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开办了《政务公报》,及时将重要政务向社会发布,提高政务透明度;改善政府议事规则,提高县长办公会议事效能,全年召开县长办公会11次,共完成72个议题117个事项的论证决策和实施,并及时印发县长办公会议纪要,努力扩大政务知情面。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村民自治得到加强,基层民主得到完善。坚持依法治县,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拓宽政务公开领域。反腐倡廉深入推进,纠风治乱成效显著,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自然灾害频发、非典疫情肆掠、禽流感暴发、洪涝灾害侵袭的五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化改革、探索创新的五年,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破难奋进、加快发展的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县广大干群的智慧和辛劳。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向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来全投资企业,向驻全部队和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二是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欠帐较多。四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危机感,加快实施东向战略,推进全椒奋力崛起。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为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环境。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生产要素制约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发展基础薄弱与发展任务艰巨的压力、消化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广泛动员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赶超,争先崛起。根据县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决定,“十一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主要思路是:
      经过五年努力,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扩张。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3亿元,年均递增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4.8亿元,年均递增20.4%,五年累计实现17.1亿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传统机械制造业基础和滁州市家电制造业产业资源,逐步建成与滁城融为一体的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围绕内燃机、汽车和农机及其配件、玩具服装等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的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围绕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和扶持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车用发动机、新型建材、消失模铸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扶优扶强扶名牌,到2010年,全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加快开发区建设,使之成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经济增长极,实现工业销售收入达65亿元,年创税收2.5亿元。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200家,年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销售收入70亿元,全部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成优质粳稻、双低油菜、优质畜禽、名优水产等优势产业;培育滁菊、莲藕、芦蒿、鳜鱼、奶牛等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30家,创3-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国内知名品牌2-3个。以利用清洁能源、环境整治、加强管理为重点,抓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促进村容整洁,力争到“十一五”末,减少农村自然村庄1000个,整治村庄300个,建设农民新村50个。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城市建设发展商业网点和现代物流业,完成5个农副产品和3个工业品市场建设,逐步建立高效畅通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我县融入滁州乃至南京都市圈、长三角旅游网络。结合旅游房地产开发,有序开发高品位、高质量的商品房,吸引南京等大中城市居民入住。把全椒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
      经过五年努力,改革开放进一步开创新局面。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深化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接与合作,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努力使我县成为全省东向发展的“排头兵”。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升引进项目层次。按照扩容、增效、提质的要求,着力加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和建设,使开发区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全民创业园”,吸纳本县民间资本和鼓励外出打工、经商返乡人员创业。“十一五”期间,实现民间投资达15亿元,民营企业数量年递增30%以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中介组织分开。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政府职能逐步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经过五年努力,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气魄、更快的速度推进城镇化。2010年,县城和中心集镇建成区面积较2005年增长50%,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0%。实施县城“北连、东扩、南移、内整”的战略,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里,常住人口达15万人。建立起以合宁高速、宁西铁路、312辅道为主线的县城至大墅发展轴和以襄河镇为主,古河、二郎口、西王为辅的“一轴一主三辅”城镇发展格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通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争取收益区域居民筹资支持和财政重点投资,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成三纵三横为骨架的公路网。提高城乡防洪抗旱能力。重点建设滁襄河河堤和县城防洪等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十一五”末,将我县的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7%;严格控制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襄河治理与保护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争创省级文明县城。
      经过五年努力,小康建设迈入新阶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目的,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普遍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年均递增10%、达到1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达到4100元。引导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提高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比重,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保险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提高医疗水平,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疾病控制防治工作。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力争高中入学率达到80%;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完成全椒博物馆等一批重要项目建设。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三、2006年工作安排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东向发展战略,推进全民创业;坚持围绕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生态农业基地、物流中心和休闲度假胜地,强力推进“招商、建设、改革”三大重点工作。重逼加压,奋力崛起,以大招商实现大投入,以大投入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以深化改革保障发展,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发展,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为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50%,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1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务求取得更大突破
      坚持“一岗双责”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力度,改进方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务求招商引资取得更大突破。力争今年招商引资总额达到12亿元,增长70%以上。
      继续在市场、基础设施、体制、产业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大中城市进行多层面交流,深化与已经打开局面的重点地区的对接,拓展新的招商领域。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注重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继续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围绕全柴配套产业招商、围绕产业化经营招商、围绕重点地区招商。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的项目、工业大项目,特别是与我县产业关联度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以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严禁引进严重污染、严重破坏生态资源、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项目。策划重大招商活动;积极推行行之有效的离岗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专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继续实行全程帮办,跟踪负责,提高项目引进的成功率。加快开发区二期工程建设进度,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乡镇设立工业集中区,满足项目入驻要求。坚决落实、兑现招商承诺和优惠政策,全面优化投资环境。
      (二)着力培植规模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做大做强重点骨干企业。大力支持全柴发展,贯彻落实支持全柴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全柴配套产业就近配套,加快全柴工业园建设。力争今年上半年完成全柴动力股权分置改革。对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促其做大做强。对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全年力争规模企业数达到10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达50家;实现现价工业产值26亿元,增长25%以上。
      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步伐,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办行业标准质量认证,提高企业素质。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围绕主导行业逐步健全生产门类,完善行业体系,填补产业内空白环节,延伸和做强产业链,构筑支柱产业。全力扶持滁州丰盈等一批外来投资企业加快建设,力争尽快投产达效,从而推动我县汽车配件、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壮大。
      优化产业组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积极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设星级宾馆,为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瞄准建设物流中心,加快市场建设。加快传统制造业信息化步伐,加速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通讯业。积极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匹配的现代物流配送业、仓储业。支持发展中介服务业、咨询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重点,我县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具体部署。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谋划在先,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一是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科学布局、功能基本完备的要求,力争今年全面完成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布局合理、节约用地、集约发展、配套完善的原则,全面完成乡(镇)域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强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的衔接,切实做到小城镇建设规划、乡(镇)域体系规划、村庄规划和全县电力、电信、交通及水利等专业规划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同时,根据县城、中心集镇和一般乡镇的不同特点,编制“新农村”样本规划和户型设计方案。二是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明确建设步骤,制定鼓励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办法和措施,建立县、乡、村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三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新农村建设培训基地和新型农民培养基地,加快农村转型进程。四是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库。在继续加大农村“六小工程”项目申报的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公共卫生、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农村社会保障等项目申报工作。强化对项目申报工作的考核力度,实施奖惩。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明确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主体、承办主体和责任主体。
      培育经济强镇,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完善有利于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与我县财力发展状况相当的、事权和财权基本匹配的县乡财政体制。制定切合实际的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方案,明确债务化解目标和相关配套政策,确保乡村债务得到控制和消化。鼓励乡镇自办工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区,大力支持乡镇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发展地方经济。全面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培植经济强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把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作为重点乡镇建设和发展的用力方向,促进工业向小区集中、人口向集镇集中。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农政策,着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紧围绕“三增”目标,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自主创新和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培养并促进优势产业带形成。突出区域特色,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适用新技术,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双低油菜、优质畜禽、名优水产、瓜果蔬菜”五大优势特色产品。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一片基地”的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扶持达诺乳业、大平油脂等一批龙头企业。坚持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多元发展、逐步推进的原则,鼓励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继续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和进超市工程。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四是转变畜牧水产增长方式。推广规模养殖,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五是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今年重点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农民6000人,通过订单式培训、短期培训、特色培训等方式,重点培训种植业、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适用技术,以及服装、机械、玩具、农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一批新型农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以滁襄河治理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圩堤10公里;实施14500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争取马厂水库除险加固、小坝湖电站改造、防汛应急工程项目早日开工。加大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力度。积极争取世行贷款新农村生态家园和生态家园户用沼气池建设项目,争取亚行贷款大型沼气池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推动文明村、生态村建设。积极争取10-15个农民新村示范建设。继续实施全省“千村百镇”工程,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和改造1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日用消费品和5个农资配送中心。
      (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
      加大县城和开发区建设力度。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力争今年底控规覆盖率达100%。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东扩南移”战略。实施城南新区与宁西铁路对接主干路工程,基本实现火车站和老城区的主干道对接,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拉开城南新区主干道框架;着手启动城南新区两个农民新村、一个政务区、一个物流商贸中心建设;实施内环东路、南岳东路建设,推动慈济项目尽快开工。坚定不移地实施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年内完成老襄河大桥改造工程。研究制定城内交通疏理方案。加快二水厂建设步伐,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启动国道口整体改造工程。加强市场建设,高标准改造南屏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建材市场。全面实施莲花宾馆地块、江海花园、吴家花园、溢景园和A1地块开发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开发建设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进一步做好城市亮化、绿化工程。坚定不移地完成公拍项目拆迁工作。切实做到全面完成,不留尾巴。坚定不移地推进开发区建设。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和开发区三期2.8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工作。采取“搬、推、连、拉”等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建设区村庄搬迁、土地平整工作,全力打通纬二路,使之与吴庄道口相连,完成经二路主体工程。力争年底前基本形成开发区主干道路网框架雏形。坚定不移地加快重点小城镇发展。让重点集镇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多的支配权加快自身发展。坚定不移地加强城市管理。在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以环卫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市场导向的、新型的城市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努力打造大交通框架。积极申报东向路(吴庄-乌衣)和旅游路(黄栗树-神山寺)项目。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加大财政投入、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实施“村村通”工程,力争完成170.3公里“村村通”工程计划。坚持“建养并重”,加大全县公路管养力度,强化路政管理,维护路产路权。大力支持宁西铁路建设。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力争完成港口吞吐量70万吨。
      (五)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新动力
      加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集中力量打一场企业改革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推进行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强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一站式服务工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制定具体措施,加快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规范人事编制管理,坚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凡进必考”,严禁行政事业单位违规违法进人。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稳定并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探索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
      构建经济发展平台。构建银企合作平台。倡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着力打造信用全椒;落实好县委、县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办法》,组建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构建园区发展平台。按照“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灵活运作,高效运行”的指导思想,建立县开发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营机制,逐步实现开发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变,使开发区朝着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企业经营方向发展。构建城市经营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法人经营管理的城市经营体制。实行政府一级垄断,集中供地,有序开发,积极做好宁西铁路全椒站周边土地的征用、开发和储备;继续加大国有公房、门面房清收管理力度,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盘活沉积闲置的国有资产;将城市建设领域和项目推向市场,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充分发挥房地产业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构建全民创业平台。引导和支持广大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面掀起全民创业热潮。着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好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激活民间资金成为资本,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引导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不断完善组织制度,加速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尽快做大做强。
      (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县下岗职工多、特困群体大、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社会稳定工作难度大,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我们尤为重要。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健全再就业服务体系,着力研究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用工管理和培训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健全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力度,同时提高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抓好扩面工作。着手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制度,不断提高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尽快启动生育保险制度。抓好农村特困群体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贯彻落实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鼓励和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创新项目。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好国家关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创建省、市示范学校。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协调发展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着手编制文化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并逐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方案。继续加大对网吧等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规范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物的管理。完成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抓好农村广播网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励扶助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启动并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组织实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加快完善天气预警系统建设。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商联等工作。扎实推进我县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我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植树造林,加快村庄绿化,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率。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继续开展“平安全椒”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危机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环境安全、百姓安宁的和谐局面。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行政能力
      全椒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新机遇、新挑战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大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把各级政府建设成为讲政治、负责任、有作为的政府。
      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观念就是财富。各级政府必须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带头推进思想大解放,坚决克服封闭保守、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墨守成规、教条主义,怨天尤人、无所作为以及“官本位”等思想障碍,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发展为上、改革为先、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解放思想的源泉是实践。所有公务员都要积极投身到全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中去,把加快发展作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不断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依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与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据各自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坚决执行政府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在协商之后。启动“五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规范公务员岗位职责和行政行为,促进公务员忠于职守,确保政令畅通。
      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加快全椒崛起,需要建设高效率的政府;优化发展环境,首先要从机关作风抓起。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政府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以及建设工程收费项目一表制、行政审批项目归并办理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制度保证作风转变。深入开展政风评议,加强效能监察。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创新政府工作流程,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有序、办事更加公正透明、服务更加高效便民。
      坚持做到廉洁从政。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运用重大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警钟长鸣,使政府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建立和完善权、钱、事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制度,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正确使用权力,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各位代表,加快全椒奋力崛起,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重逼加压,开拓进取,为实现全椒奋力崛起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