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6-28 10:13
    【字体:打印

    尊敬的桑叶代表:

    您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科教兴滁步伐,全力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科技部关于印发〈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科技厅《关于开展第二批省级创新型县(市) 创建工作的通知》(皖科农秘〔2021〕423号)、《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皖科农秘〔202323号)等相关文件要求以及省、市创新型县(市)创建工作部署安排,结合全椒县实际,制定了创建方案。

    一、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在全椒县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建设“智造强县、康养福地”,为加快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省级创新型县(市)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二)主要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惠及民众”的科技发展方针加速建设“智造强县”。通过3年周期的建设,到2025年底,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基本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稳步提高,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省级创新型县(市)。

    二、下一步创建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1.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工程贯彻落实省科技体制改革有关部署,实施科研项目组织、科研经费管理等改革措施。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实施承诺和报告制度,推进科研失信信息汇交和联合惩戒。紧盯科技前沿,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件。

    2.推进科技投入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银行信贷为支撑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比例。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推动银企有机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二)抓好政策落地,优化创新生态

    1.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工程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及时出台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实现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无缝对接。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价,及时对全县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围绕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等方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形成更加精准高效的政策体系。

    2.实施科技服务业引培工程以培育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和壮大科技服务业平台载体为抓手,实施科技服务业企业引培计划,开展分类指导、政策扶持和业态培育,大力建设创业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业载体。扩大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数据交易等技术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交通、医疗等方面深度应用。到2025年,科技服务业企业(机构)达到5家。

    3.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促进科技进步工作条例,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大力宣传我县科技创新典型和成果。及时兑现科技创新政策,发放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营造良好地服务环境。

    (三)加快产业创新,促进三产融合

    1.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按照“分类培养,扶优助强”的原则,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进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税收优惠政策,统筹协调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集中力量打造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和协同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全椒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2.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积极开展信息、网络、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突出引进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保健栽培,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有害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开发应用一批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共性技术,开发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管道灌溉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的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节水新技术。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围绕我县“一只小龙虾、一粒虾田米、一颗薄壳山核桃果”,打造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区域化农业。加快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高产创建、畜禽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3.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大力培育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金融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建设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金融改革创新、金融要素交易、金融外包及后台服务中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业开放。全方位建设电商示范园,重点完善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支持文化、旅游、零售等融合发展,鼓励“儒林文化”、“太平文化”等全椒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四)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1.实施科技人才引培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根据我县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招引高端人才(团队)。利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交流平台,主动吸引南京及江北新区有序疏解的带项目、带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强以商招商、以才引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完善院士工作站、名专家工作室等运作机制,探索联盟式、兼职式、候鸟式等柔性引才方式。2025年,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确保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人数不少于5000人,每年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以“名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为依托,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各类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建设职工培训中心、企业大学和继续教育基地。以“互联网+生活服务”和数字经济为重点,构建互联网平台、企业、职业教育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科技特派员培养。大力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高素质农民、乡村企业家、农技科技员队伍。积极做好科技特派员服务载体建设,建立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到2025年,新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

    2.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建立健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筛选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进行分类培育。针对知识产权、研发费用等环节“一企一策”给予帮扶,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推荐一批、成长一批”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逐年壮大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积极推荐优秀企业进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名单。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引导企业规范研发项目管理及研发费用财务核算管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到2025年,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额6800万元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围绕政策、环境、服务三个方面,聚焦融资、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中小企业专业化和能力提升目标,打造一批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的优质企业,不断扩大“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群体。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将培养企业家队伍与实施重大创新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强化企业和企业家在公共创新决策中的作用。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3家。全面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研发人才、完善研发条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联合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支持有条件的行业领军企业联合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3.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坚持多措并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资源向全椒布局,培育和引进公共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服务等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创建国家、省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0家,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推动全椒经开区扩区提能,积极争创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产城融合配套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和安全保障“四大工程”,聚力打造智慧园区、绿色生态园区、产城融合园区。加快镇工业集中区发展。

    (五)强化攻关研发,推动成果转化

    1.实施产学研合作发展工程以电子新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现代农业、新能源为主导产业,在我县与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良好合作基础上,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全转化。加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2.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加入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引进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全设立分支机构。围绕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加强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设对接,充分发挥滁州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椒分中心作用,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一体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支持各类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人为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开放、联动的产业协同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互融。

    3.实施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工程构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科技信贷、上市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果转化、金融支持、自主创新等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担保等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带动作用,深化银企联动,帮助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融资。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债券发行专题培训会、科技型企业股改培训会等各类培训,加快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支持创维、南大光电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利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六)助力乡村振兴,支撑社会民生

    1.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工程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地方动植物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农业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优质水稻、小龙虾、山核桃、生猪、家禽、绿色蔬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以上,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扎实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和吸引新乡贤、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坚持“稳政策、稳收入、稳队伍”的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2.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工程围绕水资源保护和城乡环境治理,推广应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城镇生活污水低成本处理技术,城市固体垃圾的集中处理和有效利用技术,工业废弃物、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节约使用能源,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推广电、热、汽联供,鼓励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加强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杂症的研究,开展心脑血管、糖尿病、老年性疾病等见多发病的预防诊疗技术研究。引进、推广先进避孕节育技术,推动优生、优育。利用遥感、遥测、地理信息等技术,提高灾害性天气、气候、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报、监测、防御能力。

    3.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加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加强科普信息化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普人才教育培训,深入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全椒县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0550-2307568

     

     

     

                           二〇二三年二十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