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计划】2022年全县民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2-03-07 16:41
    【字体:打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全椒开启之年。全县民政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和县“两会”决策部署,围绕“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争先进”的工作思路,自觉运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兜好基本民生底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推进全椒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更有成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深入实施《滁州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2022年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让数字赋能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县10个镇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改善院容院貌。推进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30%的社区能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新移交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助餐服务作为运营必要条件,农村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完成40%。继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全年完成100户改造任务。优化襄河镇、二郎口镇、六镇镇失能、半失能集中照护点,提升县级供养人员服务设施的照护能力,强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的兜底保障。二是聚焦智慧建设。稳步推进区块链+养老服务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探索区块链在养老服务领域应用模式,开启智慧养老服务新时代。充分发挥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在智慧养老服务中的引领作用,借鉴滁州市智慧养老院、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示范试点经验,培育一批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形成一批智慧养老应用场景案例。三是聚焦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在襄河镇儒林、太平、新华、屏山四个社区各建1所社区养老服务站。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供应商库,修订养老服务机构补贴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对有效运营的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将按照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持续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建立老年人社区助餐补贴制度,选择1-2个社区开展试点,对特困、低保、计划生育特殊困难、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差异化助餐补贴。四是聚焦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发展自治+法治+德治+农村养老,继续施行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视走访、老年人赡养协议签订3项制度。结合农村互助式养老、幸福大院示范点建设,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二、加快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更高质量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工作能力,不断织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网。一是持续打造示范基地。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标准,巩固构建“1+10+114”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即1个工作委员会、10个镇儿童督导员、114个村(社区)儿童主任;打造一中心一站一家工作阵地,即设立一个县级未成年保护中心(与社会工作站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每个镇设立一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每个村(居)设立一个儿童之家;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力,强保障、送温情,让困境儿童不在孤单。二是积极引入第三方,开辟专业化保护道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适时开展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夏令营活动。持续开展守护明天”“关爱儿童等专项行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保护体系。三是严格各项政策落实。贯彻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持续加强孤残儿童精准化保障,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提升收养登记机关依法履职能力。

    三、着力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更大力度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

    一是着力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效。继续保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形势总体稳定并逐步优化,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对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针对性救助帮扶,兜牢社会保障底线。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强化乡镇社会救助责任,稳妥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后续工作。拓展完善统筹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分类实施帮扶措施,推进物质+服务社会救助。贯彻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三是全面提升服务特殊群体能力水平。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在1-2个社区开展严重精神病人康复服务站建设试点,按规定为严重精神病人监护人购买意外保险。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创新互联网+救助寻亲工作成果,在福利院打造美好幸福庭院,让党的关怀和社会文明蔚然成风。持续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补充作用。四是有效汇集慈善组织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协会换届选举工作,引导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投身慈善、回报社会,更好地发挥好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社会工作站的作用,彰显民政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五是全力发挥福彩社会效益。扩大福利彩票营销宣传,调研市场、挖掘潜力,合理增加站点数量,争创星级站点,提高销售总量,提升市场份额。加强和规范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福彩助残扶弱、助学圆梦等公益活动,让福彩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四、扎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以落实上级各项政策为抓手,做好整合法,打好组合拳,协同高效推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一是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完成南屏、襄河、太平、城东、城南、八波村6个试点智慧社区建设任务,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合同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智慧社区平台软硬件建设和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再选择8个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积极构建和谐慧治与精密智治的制度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深入推进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巩固推扩村民理事会议事协商制度,在石沛镇全域推进大季村村民自治试点做法,其他各镇选择基础条件好的1-2个村先行试点。及时出台《全县深入开展社区协商民主化制度化常态化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多方征集点事,社区两委定事,多渠道协商议事,分类分层办事,公开结果决事、社会反响评事的六步理事工作机制,使城乡社区协商更精准。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五、持续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更加有力促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助推移风易俗新风尚。推进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及附属设施建设,制定运营方案,健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推进镇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提升公益性殡葬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指导各镇做好主干沿线散埋乱葬墓穴、硬化大墓拆除整治工作,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新建或翻建墓穴,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指导各镇做好清明节、冬至、春节等群众集中祭扫期间安全管理、文明祭扫服务工作。二是打造优质服务,阳光殡葬品牌。以党建引领为主题,拓展殡仪服务水平加速城市公益性骨灰堂附属设施建设,确保于清明前投入使用;推进殡仪馆电子屏、火化炉等硬件设施改造力度,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推动殡仪馆主干道循环柏油路面修复工作进程,改善治丧服务环境;加强殡仪服务中心一条龙服务监管,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力。三是全力做好婚姻登记服务保障工作。贯彻落实《民法典》,依法开展婚姻登记;加强与县矛盾调解中心合作,拓展婚姻家庭辅导渠道;完成1989-2019年度婚姻登记纸制档案扫描工作,提高婚姻登记档案利用率。争取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把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的窗口形象擦的更亮

    六、稳慎推进区划地名工作,更加有序助力乡村振兴衔接

    弘扬传承地名文化,深入挖掘地名内涵,做好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适时开展千年古镇千年古村申报工作。续时完成城区部分及杨桥、高铁站区道路、桥梁命名工作,跟进做好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质量建设行动,高标准完成民政部规定的任务要求,为社会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标准地名信息服务持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维护边界稳定。组织开展滁马、滁合边界线界桩摸底,确定管护员,做好界桩更换设置工作。

    七、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为有效推进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创新

    坚持党建引领、规范管理和支持引导相结合,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方式,通过组建社会组织党群活动中心,破解社会组织党建发展难题。印发《全椒县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按照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的要求,培育发展334个社区社会组织,确保2023年总数达标。加大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力度、强化非法社会组织僵尸型社会组织打击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和等级评估工作,对连续两年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社会组织予以撤销登记;对长期不开展活动或无法取得联系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进行整治,并形成长效机制。积极申报三社联动慈社联动五社联动等项目试点,让五社联动在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和民政力量,助力我县民政工作提质增效。加强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快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努力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志愿服务登记工作,助力文明县城创建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