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03-25 11:23
    【字体:打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在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时刻,召开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视频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9年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提振信心、营造氛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2019年工作

    2019年是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履行新职能的开局之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可概括为“四个一年”:

    (一)是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推进农业向农村工作转型发展的一年。2018年11月27日,省农业农村厅正式挂牌,到2019年上半年,各市县农业农村局也陆续挂牌成立,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新机构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部门职责定位上,由单纯的政府执行部门向政府执行部门和党委工作机构融合转变,既抓好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落实,又当好党委政府参谋,统筹协调“三农”各项工作,工作责任更大了,工作任务更重了。二是在工作职能上,由主要抓农业向抓农村转变,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领域更广了、服务空间更大了。三是在工作手段上,由支农要素的碎片化向适度集中转变,将6个部门承担的部分职能和任务都划转过来了,职能关系更顺了、工作压力也更大了。比如高标准农田建设,由“五牛下田”到一家统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一年来,大家不畏惧、不推卸、不回避,顺利完成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交接,各项工作步入了正常轨道。

    (二)是补短板、强弱项,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年。主要有八大亮点: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810.8亿斤,增长1.17%,居历史第2高位、全国第4位,实现“十六连丰”,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二是农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增长10.1%,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增速为近5年新高,与全国差距继续缩小,由上年的621元缩小到605元。三是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效益“双提升”。新增157万亩、增长98.1%,总面积达317万亩,居全国第3位。稻渔综合种养可以带动农民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四是秸秆粪污“两利用”取得新突破。连续3年成功举办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国英省长主持召开了现场会。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和80%,分别比全国高5个、6个百分点。我省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优秀等次,居全国第2位。五是“三品一标”快速增长。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1390个,超年初目标任务1090个,有效使用数7262个,居全国第6位。六是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双双突破10万个,分居全国第1位、第8位。七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顺利。2018年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了国务院激励,是4个受到激励省份之一。2019年380.8万亩建设任务全部开工,已建成197.2万亩、占年度计划51.8%。八是“两改革一发展”蹄疾步稳。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首批整省试点,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达93.7%,实现分红的村平均累计分红40.9万元;完成“三变”改革的村达52.8%,参改农户平均增收1100元;新增集体经济强村400个以上。

    2019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农民增收、农村改革、主体培育、农业绿色发展等工作分别在《农村要情》《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日报》上刊载,在全国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三)是抓大事要事,全面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是找准定位,狠抓工作落实。牵头抓好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督查、“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等重大事项,做好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确保了中央决策部署在我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把牢守位,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打赢非洲猪瘟防控、生猪稳产保供及抗旱秋种攻坚战,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成功举办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和秸秆博览会,牵头发起成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体现了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政治担当,扩大了我省“三农”工作的影响力。三是提高站位,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严强转”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和“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完成“三农”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四)是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各地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的一年。全省各地坚持试点探索、示范引领,探索了一批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微观发展活力,形成了竞相改革创新的生动局面。宿州市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走出了一条主体联合、产业融合新路子,其做法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蒙城、怀远等县探索开展“一块田”试点,引导农户以“小块变大块、多块并一块”的方式互换并地,探索了破解承包地“零碎化”问题新方式。金寨县在村级开展“培养能人、培育产业”试点,已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70名,建设各类产业基地1.52万亩,带动农户增收4000多万元,探索了乡村产业兴旺和特色产业扶贫新路径。五河县按照“一人一月一元钱”的标准,收取保洁费,统一支付给县保洁公司,用于维护村里的日常保洁,探索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机制。

    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机构改革职能划转交接下取得的,的确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及农民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一直以来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农民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成绩值得肯定,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倍增,形势非常严峻:提振生猪养殖者信心,恢复生猪产能任务艰巨;一产投资增速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遗留问题不少,整改和新建任务繁重;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压力较大,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需要下更大气力。

    二、关于2020年重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接下来,我们要加倍努力、加快发展,把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把落下的工作赶上去。

    总的考虑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和省相关会议精神,抓好“两大任务”、实现“四个确保”: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确保小康之年农业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以上,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突出抓统筹,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现双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农业生产,为全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一是组织引导产销对接。按照锦斌书记提出的“三个结合”要求,通过官网、微信等途径,共为18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布直供直销信息,组织产销对接。目前“猪压栏、禽压棚、鱼压塘、菜压田”等“四压”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产品价格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二是深入开展联系服务。我们建立了厅处级干部联系服务制度,帮助协调解决各地在农业生产、农资运输、春耕备耕等方面问题1500多项。会同省直相关部门,推动“三个允许”落到实处。目前,全省4300万亩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及常年同期。小麦一、二类苗占88.7%,比上年同期增加11.9个百分点,比常年同期增加13.6个百分点。全省各类农资储备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完全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三是推动出台支持政策为最大限度减轻疫情给涉农企业带来的影响,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支持涉农企业健康发展17条政策措施,狠抓政策落地。目前,共推荐了40多家涉农企业申请国家专项贷款,已落实20家企业共4亿元贷款;帮助168家涉农企业、34家家禽屠宰企业与银行进行对接,已有25家企业获得贷款3.58亿元、34家家禽屠宰企业获得贷款1.06亿元。近日,又遴选了1531家农企、贷款需求96.35亿元,帮助争取国家增加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信贷支持。目前,全省生猪屠宰企业复工率98.3%、家禽屠宰企业复工率100%,饲料、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生产企业复工率均达100%,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率99.9%。

    下一步,还是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履行好农村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职责,配合地方稳定农村疫情防控好形势。同时要抓好本部门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不出现系统内干部职工感染情况。另一方面,由一季度主要抓农业生产转向抓全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按照抢农时、抓重点、保落实的总要求,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农村领域短板补得更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提成色,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今年就要实现,产业扶贫工作绝不能拖后腿,要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今年两大重点任务之一。2019年全省共实施到村项目1.2万个、到户项目109.5万个,覆盖到84.7%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平均每户实施项目1.36个。全省4.3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48.6万户,支持自种自养贫困户59.7万户,特色产业扶贫带动扶贫对象人均直接增收2335元。

    根据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清单,涉及我厅的牵头整改事项有7个方面。下一步,要围绕反馈的问题,抓整改促提升。一要实施好产业扶贫到村到户项目。因村制宜、因户制宜,结合当地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谋划实施到村到户项目,加强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服务。今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要覆盖到80%具备条件的贫困户。支农项目资金50%以上用于贫困县。竞争性立项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贫困县。二要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重点是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减贫激励机制,推行订单、务工、入股这3种联结紧密的带动方式,把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的数量、效益,作为经营主体示范评定、信贷支持、奖补资金和安排项目等政策支持的必要条件,今年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8万户。三要加强农业风险防范。当前,特色产业已成为很多地方扶贫产业,如岳西茭白、霍山石斛、滁州菊花、泗县金丝绞瓜等,但都没有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目录,产业效益受市场影响较大。今年我们将会同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推动出台农业特色扶贫产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特色产业保险覆盖面,为贫困户再添一道保障线。四要谋划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基础提升”向“生态宜居”、“激发内力”向“乡风文明”、“打牢基础”向“治理有效”、“基本保障”向“生活富裕”五个转变要求。我们要及早跟进,加强谋划。

    (三)突出补短板,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省级验收任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比全国高近10个百分点。虽然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善,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不到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今年,我们要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攻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一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底全省要确保建成4670万亩高标准农田,2019年底已累计建成4450万亩,还剩220万亩。2020年380万亩建设任务已下达各地。各地要严格按照财政资金亩均投入不低于1500元的标准,足额落实市县财政资金投入;要加强项目监管,严格按照审批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确保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达标。同时,要统筹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建设任务已经下达、省级专项资金即将下达。二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生猪生产等机械的补贴力度,加强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强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改善,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三要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产品仓储保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乡镇田头冷链物流设施和村级仓储保设施。配套发展农村电商,既要产得出、产得优,又要卖得出、卖得好。

    (四)突出保供给,推进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猪粮安天下。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去年我们是“一喜一忧”,喜的是粮食再获丰收,忧的是生猪产能下降,今年要争取“双喜临门”。

    一要扛稳粮食生产重任。首先,根据国家最新要求,今年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经省政府同意,今年我省粮食面积确定为10931万亩、产量为4055万吨,相关任务已下达各市。皖北地区要想办法扩大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江淮和皖南地区要扩大一季稻种植面积,有条件的地方要恢复早稻种植,厅里整合了214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恢复早稻生产。其次,要提品质提效益。去年秋种,全省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2298万亩,占4300万亩小麦总播种面积的53.4%,接下来的春种,要把800万亩优质专用水稻面积分解落实到县、到主体、到地块。所有的专用粮食要实行单种、单收、单贮,实现优质优价。再次,要防病虫防灾害。去年我们有效防治了小麦赤霉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治模式。今年要及早制定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防御工作。二要打好生猪稳产保供战。今年的目标是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各地都立下了军令状。厅里对生猪生产情况实行半月报告制度和重要时段周调度制度。从调度和监测情况来看,自2019年10月以来,全省生猪生产总体上呈触底回升态势。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好已出台的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大型生猪养殖项目落地,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同时,继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强化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三要抓好蔬菜生产。我省是全国蔬菜主产省,常年产量2100万吨,净调出800多万吨。但也存在淡旺季供应不均衡和品种结构不优等问题。要统筹城市郊区和优势产区协调发展,稳定设施蔬菜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建设一批生产供应稳定、区域特色突出的蔬菜生产基地。要推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防范农残超标,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要抓好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和产销形势分析,引导生产者优化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上市档期,推进产销衔接,保障一年四季新鲜蔬菜的有效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五)突出促兴旺,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乡村产业有6大块: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信息产业。我们要聚焦这六个方面,大力推进。

    一是做强现代种养业。要大力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畜禽养殖新模式。今年继续创建50家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1%以上。继续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今年面积达到400万亩。二是做精乡土特色产业。要大力推进茶叶、水果、中药村等小宗类、多品种特色产业开发,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再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特优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去年9月8日国英省长在蚌埠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今年,要继续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加强对强县、强园、强企的调度,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农交会签约项目落地。今年力争新增3个产值超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10家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四是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2019年我省休闲农业全年接待游客达2.15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881.5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带动农民就业124.5万人。下一步,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重大机遇,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继续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五是统筹推进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今年力争以托管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达到2.5万个。推进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一网通办”和“一网通管”,提升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到今年底,全省益农信息社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力争全省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到600亿元。

    (六)突出一体化,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大战略,是长三角的大机遇,是一市三省的大责任,更是安徽必须奋发作为的大舞台。作为农业农村部门,我们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上海农交会期间,由我省牵头发起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正式揭牌成立。我厅组织起草的《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已通过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重点是组织实施“158”行动计划。

    基地建设是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部门的重头戏、重要抓手。各地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这项工作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地要围绕基地建设,成立一支工作专班、制定一个专项规划、落实一批扶持政策、建立一套支撑体系,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行动。二要推进全产业链融合。要围绕当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如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中药材、油茶、土特产等优势主导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态势。三要开展示范基地创建。示范基地分生产、加工、供应等3类,但并不是说,生产类的就是搞生产,加工类的就是搞加工,供应类的就是搞供应,而是以某种类型为主,可以兼顾其他类型。我们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牵头创建,达标的给予授牌,今年先搞100个。

    我厅是联盟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我们将利用好这个平台,加强与沪苏浙农业农村部门交流合作,推动政策沟通、要素流通、人才互通、市场畅通,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做好服务。

    (七)突出高质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安徽时指示我们,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2019年,我省秸秆、粪污综合利用率全国领先;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39%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农药利用率41%,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今年重点抓好四件事。一要狠抓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今年是秸秆粪污“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各地要对标对表行动计划要求,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尤其要大力推进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落地,今年的秸秆和粪污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超过90%和80%。二要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着力推进安全利用。继续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开展粮棉油生产大县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创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县,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下降,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三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抓紧建立健全种植、养殖生产经营单位名录数据库,推动生产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快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稳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今年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以上。四要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3月16日,全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在马鞍山市召开,对整改作了全面部署。涉及我们的工作: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江豚等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渔民退捕减船任务。今年省财政将统筹安排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长江禁捕。严格实施禁渔期制度,继续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全覆盖,确保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八)突出重实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项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里每季度调度一次。各地围绕“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强力推进,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省农村共改厕92万户,超年度目标22万户;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处理率达68.2%,超年度目标0.2个百分点;建成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64个、1333个,分别超年度目标64个、133个;新建省级中心村971个,超年度目标161个。

    这项工作我们去年刚接手,在去年底国务院大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还被媒体曝光了。主要表现为:一是尊重农民意愿不够。一些地方在政策理解上把握不准,尊重农民意愿特别是对居住分散的农户用力不够,厕所改造偏重形象进度,脱离实际、盲目推进。二是重建设轻管护。“建设”和“运营”不匹配、“地上”和“地下”不协调,结果“面子”成为“鞋垫子”,“里子”也不复存在。三是发动群众不够。主要是干部干、群众看,农民群众成了“局外人”。

    今年工作重点,就是抓整改、抓提升,切忌贪多求快,防止走弯路、“翻烧饼”。一是聚焦问题,整改落实。2019年底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反馈问题后,我们立即派出督查组,点对点开展整改。目前,9个点上问题已有7个整改到位;尚有淮南市2个点位问题未整改到位,要尽快整改到位。二是举一反三,全面整治。1月22日,曙光副省长主持召开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目前,全省上报排查户厕229.8万户,发现问题21.48万户、已整改14.54万户,整改率达67.7%。要继续深入开展大排查工作,对零报告的村和排查问题较多的村要重点复核,做到谁复核、谁签字、谁负责。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问题整改工作台账和清单,挂牌督办,争取今年上半年完成整改任务。三是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分类推进“厕所革命”,组织实施农村改厕与粪污资源化利用民生工程,改造32万户以上卫生厕所,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基本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59个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梯次推进污水治理,实行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垃圾清理,继续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突出抓好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00个以上,再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各地要扎实工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九)突出固根基,推进乡村治理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村治理对农业农村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接手以来,开展了调研,总结宣传了一批乡村治理好典型、新模式。积极参与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示范村镇创建工作,泗县、天长、金寨、当涂、宁国、黟县等6个县获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称号,还有5个乡镇、50个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称号。

    下一步,要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一要积极探索模式。乡村治理工作受地域、风俗、经济、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治理方式也多种多样。要深入乡村开展调研,摸清情况,借鉴“枫桥经验”等乡村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治理模式。俗话说,乡里猴子乡里玩。只要依法合规、符合当地实际、群众认可接受,就是好的模式。二要加强示范创建。组织开展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制定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县创建标准。每个市选择1个试点县,每个县选1个乡镇,每个乡镇选1个村,开展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三级建设试点。三要注重宣传引导。组织推荐一批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编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案例(安徽篇)》。适时召开各级现场会、观摩会、交流会,让各地互学互鉴继续办好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展示乡村新风貌。四是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期三年目标的决胜之年,各地要充分认识专项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克服“过关”思想、“松懈”情绪,以更高的站位、更深刻的认识、更自觉的行动来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系统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要加强行业整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10+N”专项整治的要求,我厅牵头负责乡村治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各地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系,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认真研究制定整治方案,确定专项整治重点任务、推进措施落实到位。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对畜禽屠宰、渔业捕捞、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打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4大领域,各地要紧盯黑恶势力容易滋生的环节,把握行业存在的各种乱象,系统开展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特别是在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动态监控上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机制,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确保行业领域健康发展。要深入摸排线索。各地要继续做好线索摸排工作,严格落实线索初审和移交制度,对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线索,应及时移送同级公安机关;对涉黑涉恶腐败与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线索,应及时移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各市汇总后的月度线索统计表要按时报厅扫黑办。要着力提高线索质量,跟踪了解线索处置情况。要强化制度建设。按照专项斗争“深挖根治、标本兼治”的要求,各地要认真总结扫黑除恶,特别是行业治理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针对行业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延伸完善规章制度,争取9月底前形成一套制度性措施,年底前形成一系列“管长远”的长效机制,推动行业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十)突出激活力,推进农村改革去年我省农村改革继续保持扩面提速、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实施,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8.9%。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推进,15063个村完成改革任务,占比93.7%。农村“三变”改革进展良好,改革村数达到8497个,首次突破50%。宣城、马鞍山、淮南等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以及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等有序推进,成效明显。但放眼全国,我省农村改革在一些领域集成度和创新性还不高,形成有影响力的重大制度性成果还不多。

    下一步,要围绕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改革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确保安徽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开展承包权长久不变试点。认真落实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抓好天长市、旌德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部级试点,探索延包路径和经验模式。是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积极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整省试点任务。三是巩固扩大“三变”改革成果。重点抓好扩面、提质、增效,对完成改革的地方,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持项目稳定经营。扩大改革范围,到今年底,力争开展“三变”改革的村数达到总村数的60%以上。四是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投入、落实项目,做到稳定消除空壳村、减少薄弱村,提升强村比重,确保今年村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到8%。五是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在巩固金寨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向中央争取扩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任务。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推进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指导各地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六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今年力争达到12万个;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今年稳定在10.5万个。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500个。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全年培训新型农民3.2万人。推广金寨县“培养能人、培育产业”试点经验,在全省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程,力争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1000名。七是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加快市级执法机构人员划转认定,落实办公场所,力争4月底正式运行;县级执法机构挂牌、组建工作,6月底前要全部到位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

    2018年7月,我们提出农业农村部门要适应“三转”、做好“三抓”、实现“三高”。一年多来的变化和成效有目共睹、鼓舞人心。今年,我们对“三转、三抓、三高”作了凝练和提升,提出“转职能、抓落实、作表率”作风建设。全省农业农村部门都要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一,转职能,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怎么转?两句话:抓执行、当参谋。抓执行,是我们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来说的抓农业工作,大家轻车熟路。机构改革后,要注重抓农村工作、抓由我们牵头的各项新职能,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这几个方面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步入了常态化,但仍需下更大功夫。当参谋,是我们作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来说的。主要就是发挥好农办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作用。农办是党委的议事协调机构,我们要把准职能定位,深入思考农办和农办主任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切实防止农办工作淹没在农业农村部门事务性工作中,帮助党委把“三农”工作统筹抓起来,切实当好党委“三农”工作的“决策参谋部”“统筹协调部”“督战落实部”“群众工作部”。

    第二,抓落实,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抓落实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上级考核的、领导关注的、群众期盼的,这些事项要落实好。一要坚持目标导向抓落实。上级政激励表彰事项、上级主管部门目标考核事项、本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着力点,要制定清单,紧盯不放,一抓到底,高质高效落实到位,努力争先进位。二要坚持需求导向抓落实。围绕基层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聚焦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平台,切实把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关心、期盼的问题和事情解决好。三要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围绕中央领导和部省领导指示批示、巡视巡察、专项督查、来信来访等问题,做到即知即办、即收即办、立行立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手,整改不到位不收兵。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四个优先”落地见效,着力破解资金、用地、人才等制约瓶颈,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三,作表率,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首先,要在政治站位上作表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在干事创业上作表率。领导干部要把能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硬核实力,发挥“头雁效应”,勇于担责、善于履责、全力尽责,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对承担的工作带头调研谋划、带头调度督察、带头跟踪问效,不当“甩手掌柜”。最后,要在廉洁自律上作表率。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深刻汲取发生在身边的案件教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力同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努力补上“三农”领域短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