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来源:全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 发布时间:2024-01-04 11:04 字体【  


《全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指导全县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性文件,由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已执行过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规定和省、市相关要求,对《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形成本报告。评估期为20211月至20236月底。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十四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扣5511展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智造强县、开放协作、城乡融合、生态优先和民生共享六大战略,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纲要》实施,“智造强县康养福地”现代化新全椒建设步履稳健、稳中奋进。位列2023安徽县域综合实力第十六位

(一)主要指标序时进度评价

《纲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和安全保障五大类共27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20项、约束性指标7项),总体进度较好。其中,6项指标提前完成规划目标,15项指标符合序时进度,3项指标慢于序时进度,2项指标因数据未公布、暂不予评估,1项指标因统计口径调整,本次不作评估。(详见表1

1.经济发展目标。2021—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达10.8%4.3%年均增长7.5%,低于规划目标1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增速为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5%6%,年均增速为10.4%,高于规划目标2.9年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因统计数据未公布,暂不予评估;财政收入分别为36.4亿元、32.9亿元,2023年上半年为20.8亿元、增长10.5%,因统计口径调整,本次不予评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9.7%30.9%,年均提高4.45个百分点,实现35%以上的规划目标难度不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5.8%66%,年均提高1.35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66%的规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9.7%16.6%,年均增长18.1%,高于规划目标4.6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增长12.9%(滁州市平均11.7%),全年增速有望高于13.5%左右的规划目标;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43.6%9.5%均增长25.4%,高于规划15.4个百分点,2022年进出口总额达3.97亿美元,总量已接近4亿美元的规划目标。202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2.32亿美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5.7%4.1%,年均增长14.4%,高于规划目标5.4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4.2亿元,同比增长11.3%

2.创新驱动目标。2021—2022年,研发经费投入分别增长16.2%15.7%,年均增长15.9%,高于规划目标1.9个百分点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5.2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低于规划时序进度,但发展形势趋于好转,2023年上半年达到51%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3.29件【23.5件】和5.08件【27.1件】,年均增长0.62件【4.1件】,达到规划时序进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因统计数据未公布,暂不作评估;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87个、116个,年均新增26.5个,2023年上半年新增20个,全县累计达136个,已提前实现规划目标。

3.民生福祉目标。2021—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6.7%年均增长8.1%,高于全县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88%2.83%,均控制在4.5%的规划目标范围内;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0年,比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0.99年,预计到2025年可以完成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2.67人、3.01人,已提前超额完成2.5人的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7.85万人、28.81万人,已提前达到27.1万人的规划目标要求;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分别为1.34个、2.43个,已提前超额完成2个托位的规划目标任务;人均预期寿命初步统计为78.8岁,较2020年增加0.3岁,预计到2025年可以实现79岁的规划目标。

4.资源环境目标。2021—2022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分别为0.2685吨标准煤/万元、0.2642吨标准煤/万元,分别较上一年下降3.35%1.7%,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情况暂未核算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反馈,已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均达到100%2023年上半年100%森林覆盖率分别为40.2%40.3%,分别提高0.20.1个百分点,达到规划时序进度要求,预计2025年能够实现规划提出的40.5%的目标。

5.安全保障目标。2021—2022年,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8.54亿斤、8.47亿斤,未达到规划时序进度要求;能源综合生产分别达到5.12万、4.76万吨标煤,已提前实现4.6万吨标煤规划目标。

(二)低于序时进度指标分析

分析研究发现,进度缓慢的3项规划指标,经过努力有较大希望在2025年完成。具体分析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十四五”以来,由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不及预期。在多重政策效应作用下,我县目前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前半程一批开建的百亿级重点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逐渐释放产能,将会带动全县经济较快增长,年均增长8.5%左右的规划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022年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52实现产值162亿,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7.7%,低于55%的规划目标。但随着百亿级企业亿晶光伏、力神新能源电池等龙头战略性产业企业的投产,产能的逐渐释放,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有望在今后两年快速增长,届时可以实现规划目标。

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粮食保护价不高,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不及预期。随着政府持续提高种粮农民补贴,鼓励利用冬闲田种植小麦以及整治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等措施,将会有效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故到2025年粮食产能达8.8亿斤的规划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1 全椒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指标

属性

2020

实施进展情况

十四五规划目标

完成

评价

2021年实绩

2022年实绩  

2021—2022

年均增长(%  

2023年上半年实绩

2025

年均增长(%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281.8

315.3

10.8

336.6

4.3

7.5

174.9

4.4

突破500、冲刺600

8.5以上

低于序时进度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预期性

69238

79620

15

84363

6

10.4

110000

7.5

符合序时进度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预期性

8.5左右

暂不评估

4

财政收入(亿元)

预期性

33.6

36.4

8.3

32.9

—8.4

—0.4

20.8

10.5

突破50、冲刺60

8以上

统计口径调整不作评估

5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22

29.7

30.9

4.45

35以上

符合序时进度

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63.3

65.8

66

 

1.35

66

提前完成

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预期性

13.9

19.7

16.6

18.1

12

13.5

符合序时进度

8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预期性

2.5

3.62

43.6

3.97

9.5

25.4

 

 

4

10

符合序时进度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预期性

138.9

174.6

25.7

181.9

4.1

14.4

94.3

11.3

210

9以上

符合序时进度

创新驱动

10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预期性

16.2

15.7

15.9

14

符合序时进度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预期性

47.3

52.5

47.7

0.2

51

55

低于序时进度

12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3.8519

3.29

23.5

5.08

27.1

5.5728

符合序时进度

13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5

10

暂不评估

14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预期性

63

87

38.1

116

33.3

35.7

130

130

提前完成

民生福祉

1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预期性

7.1

27506

9.4

29350

6.7

8.1

高于经济增长

符合序时进度

16

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2.86

2.88

2.83

4.5以内

符合序时进度

17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约束性

9.8

10.5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符合序时进度

18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预期性

2.13

2.67

3.01

2.5

提前完成

1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预期性

26.51

27.85

28.81

27.1

提前完成

20

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个)

预期性

0.5

1.34

2.43

2

提前完成

21

人均预期寿命(岁)

预期性

78.5

78.8

78.8

79

符合序时进度

 

 

资源环境

 

22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3.35

1.7

——

 

完成市下达目标

符合序时进度

2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

 

完成市下达目标

符合序时进度

24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50

100

100

100

100

符合序时进度

25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40

40.2

40.3

40.5

符合序时进度

安全保障

2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约束性

8.6

8.59

8.47

8.8

低于序时进度

27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煤)

约束性

4.5

5.12

4.76

4.6

提前完成


二、主要任务推进情况

《纲要》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落实规划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实力稳步攀升

三产结构比由十三五末的10:42.7:47.3调整为2022年的9.3:45.3:45.4,二产占比上升了2.6个百分点,三产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一产发展稳中有进。现代农业稳产增效。“十四五”以来,持续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种植结构,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7.7万亩,年粮食总产稳定在43万吨左右,实现“十九连丰”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6.4万亩,新增稻虾共作综合种养面积1.2万亩、达35.4万亩,创建了3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碧根果产业达到8.2万亩,2022年产量超千吨,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被认定“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建成了小龙虾深加工、碧根果深加工、现代标准化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椒龙虾”“全椒碧根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授予中国碧根果之都农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县新增规上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12家、达42家,2022年产值达33.84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星期八农场等8家企业获两品一标品牌认证。广平油脂被认定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二产发展稳中向好。工业量质齐升。“十四五”以来,以“智造强”为引领,统揽大局,稳字当头。截至20236月底,全县规上企业总数达318家,较2020年末净增加88家。202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340亿元“十四五”前两年年均增长9.8%。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52家,较2020年净增加6家,2022年实现产值16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47.7%,全市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6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77家。先后被评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先进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构建“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生态圈,通过培育一“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发展。2022年新能源电池产业、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电子新材料和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0%以上,占规上工业比重81%。产值超亿元企业达61家。全椒节能环保内燃机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连续两年进入全省二十强,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加速成长。培育、扶持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壮大,资质建筑业企业发展到89家、较“十三五”末净增58家,其中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达8家。2022年建筑业总产值达84.02亿元。十四五前两年年均增长11.2%

三产发展稳中提质。“十四五”以来,全县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达26家,限上企业110家、达266家,2022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2.8亿元、占GDP比重为45.4%乡村文旅稳定发展。吴敬梓纪念馆二期、江海·疯狂拖拉机农场、奇石博物馆、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51公里椒岭风景线、雅绮自然营地新晋网红打卡地。连续两年配合承办全省自驾游大会,成功承办2023“皖美山水”骑行赛首站比赛。成功举办“正月十六走太平”、桃花节、太平古城美食音乐节、碧云湖冬捕节等节庆活动17个。吴敬梓纪念馆景区获批4A级旅游景区,黄栗树村荣获省“精品主题村”,马厂村成功创建省级特色美食村,大墅龙山荣获省级“后备箱工程基地”,荣鸿民宿获评皖东民宿。全椒县成功入选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全县旅游总收入突破25.5亿元,增长26.2%20236月底,全县旅游总收入突破16亿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十四五以来全县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39家、累计达233家,新增超千万元农村电商企业3家、累计达4家,新增网销额超2000万元跨境电商企业2家、累计达2家,新建26个农村电商网点、累计达85辐射面基本覆盖全县所有村(居)。大力推进电商“直播带货”2022年全县实现网上零售额超5亿元。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获“省级众创空间”备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以来,全县深入推进政银担合作机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累计担保1089户,新增担保额35.79亿元,减免担保费用580万元。全力做好企业上市服务保障工作,新增25家企业在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培育A股上市后备企业6家。产业基金体系不断完善,新设产业基金7只,以真金白银的“滴灌”式服务为企业发展“输血补气”,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全面提升。

专栏 1 产业类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工业。开工:总投资201亿元的力神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3亿元的亿晶光电年产1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切片及10GW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80.2亿元的赛维15GW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光伏组件,总投资21.8亿元的斯普智能科技年产80万套物联网智能泳池设备项目,总投资12.8亿元的光大激光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通用生物核酸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姚记年产6亿副扑克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亿麦威锂离子电芯和储能锂电池组生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金宏半导体电子材料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荣晟年产5亿平方绿色智能包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沃巴弗传感器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汇晶年产20万套高端教学装备生产项目,总投资5.5亿元的舜宇汽车智能功能件与AGV物流车生产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宏祺年产800万套多色多功能高弹性体健身器材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天凯功能营养健康食品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欧凯年产1200万方纳米、负氧离子地板、墙板、天花板及1000万方新型纳米、负氧离子强化地板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耀盛万丰超精密金属冲压件及模具制造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法腾年产10万套高低压智能配电柜生产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安徽弘鑫金属结构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哈雷年产儿童电动童车80万辆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锂帅超低温锂电池及其储能系统Pack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富思佶年产5000万套3C电子产品及车用五金件生产加工项目。竣工:总投资20亿元的冠辉新型环保高分子膜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集运输装备用材料、人造草丝草坪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德姆勒年产300万台智能节能高端冰箱和制冰机、200万台智能全自动洗衣机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安徽博悦产业园项目一期,总投资8亿元的荣晟年产5亿平方绿色智能包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沃巴弗传感器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汇晶年产20万套高端教学装备生产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耀盛万丰超精密金属冲压件及模具制造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加佰加聚氨酯发泡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鑫农汇稻虾共作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欧凯年产1200万方纳米、负氧离子地板、墙板、天花板及1000万方新型纳米、负氧离子强化地板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安徽弘鑫金属结构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锂帅超低温锂电池及其储能系统Pack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巨名年产100万套智能门锁及6万套家具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哈雷年产儿童电动童车80万辆项目。

农业。开工:光伏联合发电项目、新建安徽智盛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万联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家有机肥厂、鑫塘中医药产业园、温氏晶宝双百万建设项目、襄河镇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全椒县(西王、马厂)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大墅镇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温氏畜禽一体化养殖加工项目一期生猪屠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采购安装设备。鑫农汇小龙虾加工项目,已建成一期工程,年加工小龙虾5000吨。全椒县稻虾养殖产业基地尾水循环利用项目已建成尾水处理示范点20个,安装微孔增氧设备600台,尾水处理能力达3万亩。全椒县城东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完成建设。安徽鑫农汇冷链食品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小龙虾产品的生产线投产服务业。滁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10个肉鸡标准化小区已经建成。全县建设完成3个生猪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中心。新建和提质改造25.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全椒县数字稻虾智慧种养项目。

服务业。开工:全椒县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大墅镇产业新城现代物流产业园仓储物流区工程项目、马厂镇游客接待中心建设项目、全椒全顺伯爵国际大酒店、南京九合社全椒跨境电商基地项目、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吴敬梓纪念馆二期、江海疯狂拖拉机农场、江海牛路营地、大墅龙山小镇客厅、奇石馆、全椒美术馆、全椒县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马厂精品羊肉面馆、爱情大道游客服务中心、诗莉莉民宿酒店、鑫塘中草药产业园项目。竣工:安徽鑫农汇冷链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大墅镇产业新城现代物流产业园仓储物流区工程项目、全椒全顺伯爵国际大酒店、南京九合社全椒跨境电商基地项目、太平古城一期、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吴敬梓纪念馆二期、江海疯狂拖拉机农场、江海牛路营地、大墅龙山小镇客厅、奇石馆、全椒美术馆、全椒县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马厂精品羊肉面馆、爱情大道游客服务中心项目。

(二)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招大引强成果丰硕。“十四五”以来,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0个,其中百亿元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提前完成规划提出的百亿级项目引进任务。全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高质量项目占比75%以上。总投资201亿元的力神电池和103亿元亿晶光电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建设目前进展顺利,亿晶光电一期、力神电池一期相继投产。

二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十四五”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全椒县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全椒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持续推进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高新技术应用,以“互联网+”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和行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2021年全柴动力被评为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单位并建成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22年全柴动力荣获安徽省“两化融合”3A级评定证书和安徽省互联网优秀应用案例、全椒海螺被评为2022年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案例单位并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全县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5家,市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9家,智能农机装备用发动机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入选第六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议名单。

三是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十四五”以来,坚持“招大引强”、企业培育两手抓,加速释放产能,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县经开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标准化厂房、“双创”孵化基地、蓝白领公寓等重点项目建成使用。实施“五问”行动,盘活低效闲置企业55家、土地4346亩。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达23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达9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2家,税收超千万企业达22家。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安徽省第一批节水型园区,综合评价连续三年获省表彰。大墅产业新城框架全面拉开、建设提速,完成10个村庄、5.6万平方米房屋征迁,电商物流园投入使用。入驻亿元以上企业34家,规上企业发展到14家。古河、二郎口、武岗工业集中区竞相发展,分别新入驻亿元以上企业15家、3家、7家。

(三)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合作共享更加全面

一是交通互联基本形成。围绕南京、合肥两个都市圈,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积极配合实施北沿江高铁合肥南京段、滁州南京郊区铁路线网等项目建设,大墅高铁站站场路基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公路、水运、轨道交通、公共交通、智慧交通等高对接、区域一体、外联内提,现代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截至20236月底,全县高速公路里程超100公里,高速道口由2个增加到4个。一级公路里程由16公里增加到55公里。县内10个镇97个村均通了硬化路,村村通了公交车、设立了农村物流服务站,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公共服务深度合作。政务互通便民服务。线上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线下设立8“跨省通办”窗口,支持江浙沪地区用户异地登录,共享电子证照,在线提交材料办理。不断深化南京都市圈政务服务区域协作,梳理出《南京都市圈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通办事项99项。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建立医联体12个,成立分院1个(南京市儿童医院全椒分院),建立医学分中心7个、名医工作站5个、专科联盟1个。县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长三角地区医院建立了远程医学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和医学检验中心,实现跨域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跨域转诊、跨域监管。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与沿滁河毗邻县(区)签订《滁河水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协议》,协同推进断面污染治理,滁河水质持续改善,连续4年滁河陈浅国考断面年度水质均值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三是产业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合作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十四五”以来,我县经开区分别与江苏丹徒经开区、镇江京口经开区、南京市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园区合作协议,新引进项目32个,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绿色农产品供应基础不断夯实。推动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水产研究所、江苏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在全椒县建立研究基地,与我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研究农业新技术。打造稻田小龙虾、温氏肉猪肉鸡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2年带动全县农产品苏浙沪地区销售额60多亿元。

专栏 2 交通类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已完成全椒公交客运枢纽建设。西环高速、江北大道、滁州大道、大西环、东互通、江淮分水岭滁州风景道全椒段、S210S324等骨干路网全线通车。村村通硬化路、县乡公路升级改38条。全长46.24km、总投资72亿元的北沿江高铁全椒段开工建设,明巢高速加快建设。东互通、襄河口大桥、客运交通枢纽等关键节点建成运行,全椒北互通(S210丰乐大道全椒段接合宁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工程)、S09明巢高速公路章辉互通立交工程、S09明巢高速公路章辉互通立交连接线工程、S239/S331来安至全椒段一级公路、(全椒火车站至滁州大道段)工程、G312古河大桥危旧桥梁改造及接线工程、G312全椒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324十字镇至岱山湖段(S324全椒县西王镇至肥东县古城镇)、大墅高铁站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全椒至禄口高速公路已列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 年)》。北沿江高铁大墅客运站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四)人力资源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精准集聚各类人才十四五以来,依托人才服务机构、第三方智库,聘请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来全,解决企业卡脖子问题。新引进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1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78人。围绕企业招工引才需求,连续两年举办千企百校专场招聘会7场,常态化举行网络招聘”“夜市招聘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每年帮助企业招工1万人次以上。

二是搭建人才成长舞台。平台建设成果显著。十四五以来,我县持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实行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和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4个。建立安徽省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省级、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为1家、4家、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个、工业设计中心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02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376人。开展人才分类认定。积极配合市人才办搭建人才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政策找人、不见面审批,为紧缺人才办理亭城英才卡,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用真金白银扶持和培育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是创新驱动见质见效。全面落实《全椒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奖励办法》,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十四五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2270.9万元,全县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省级创新平台42家,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新增发明专利1069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132件。2021—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7家、总数达116家,2023年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35亿元、增长3.6%

(五)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更加坚实

一是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十四五以来,我县实施重点城建项目80个,总投资74.5亿元。城市路网更加畅通。新建、续建、改造道路29条、48公里。打通了经一路、经二路、南岳中路、南岳西路等一批断头路,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城东一期路网、万福路等道路荣获黄山杯奖项。截至2022年底,城区路网密度达到8.37公里/平方公里,交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配套更加完善。新建小型停车场22个,新增停车位2562个。新建公园、游园2.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3%,城市绿地率39.8%旧城改造提升品质。完成12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造1示范街区10示范道路。分片、分区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各类管网75公里。全面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新建成13公里夜景亮化工程扮靓城市。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大力推广网格化治理模式,完成智慧城市一期建设,全市率先建成“一网通管”社会治理平台。砂石经营市场建成运营,科学布局便民摊点7个,创成“文明示范路”7条。开展城区“三小车”、不文明养犬行为专项整治,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巩固与振兴有效衔接。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近1.73亿元,建成并投产农业产业项目88个,年增加村集体经济约1100万元。完成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乡村振兴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攻坚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对接产业项目187个。开展小田变大田和农业大托管改革,与北大荒集团合作推广农业全程托管模式。规划实施以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新增622家、31家,分别达2193家、857家。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覆盖率达到100%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到60%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着力推进五清一改。完成农村改厕2994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9%。实施农村自来水提升改造工程,12589户农户喝上放心水。实施天然气镇镇通工程,新建管网215公里。获评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六)水利安保不断强化,能源保供稳步发展

一是水土治理深入开展。十四五以来,全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67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11.35平方公里。完成病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2座,提升改造小型水库19座。

二是水资源管理不断推进。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用水效率稳步提升,水功能区稳定达标。2022年用水总量为2.65亿,较2020年下降1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17.3m³,较2020年下降33.1%;万元GDP用水量为104.3m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39建成大、中、小型水库防汛预警预报体系110座。

三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引导规范企业合理用能。谋划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支持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标准化厂房、工业企业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完成装机容量约32MW,并网容量达15MW。滁能热电(全椒)有限公司的生物质能集中供热项目建成投产,年利用农作物秸秆约2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专栏 3 水利安保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开工:滁州市滁河防洪治理工程新增项目(全椒段);滁州市滁河防洪治理工程新增项目2022年度(全椒段)施工12标;滁州市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全椒段);全椒县2022年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徽省驷马山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全椒片;全椒县三湾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共5个标段);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补充设计项目。

竣工:全椒县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专栏 4 能源类重点项目进展

开工:安徽滁州松元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安徽滁州全椒县武岗~八里π入黄栗树35千伏线路工程;安徽滁州全椒县古河~大墅π入松元35千伏线路工程。

竣工:安徽滁州儒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合宁铁路安徽滁州华兴牵引站隐患整改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中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配套管线(全椒段);生物质能集中供热项目。

(七)改革赋能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电子政务改革不断深入。扎实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一体化,整合窗口资源。设立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实现数据跑腿。动态调整全县11966个政务服务事项,推行一制度两窗口工作举措。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建成大数据治理平台,完善项目信息化管理机制。2022年获评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先进单位。2023年入选安徽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城市名单。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治理工作,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田长制改革获评省级示范县。农村三变改革实现全县镇村覆盖,2021年农村宅基地发证率全市第一。统筹推进“1+4”多元化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县域内有住院资质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推进财税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新增重大项目和政策事前绩效评估、部门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全覆盖。

二是要素保障更加有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首创拿地即办证惠企措施。常态化开展“为企服务优环境”系列活动,持续开好五个会,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966个。举办银企对接会30场,帮助企业融资113.39亿元。实施土地增减挂钩9906.46亩,争取建设用地指标8207.72亩。2022年我县获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创新先进单位。

(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低碳发展扎实推进

一是污染治理不断强化。大气环境更加优良。建成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服务系统,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工作,PM2.5PM10均值浓度“双下降”20212022 年全县天气优良天数分别为 290 天和 295 天,全市排名第一。2023 年上半年,我县优良天数比例81.9%,全市排名第三。水污染治理更加有效。十四五以来,全县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工作,扎实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营。加大工业污水排放监管,新增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24台套,在线设备全年数据有效传输率均在95%以上。实施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县26条黑臭水体治理完成25条。2021—2022年全县滁河和襄河3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三类水质,2023年上半年,水质均值达标,全县6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土地污染管控。全县不断加强固废和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监管,推进垃圾分类治理。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县土壤环境安全总体情况良好,2022年市级考核满分。

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序推进增绿增效。十四五以来,全县新增造林面积4.34万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9个,全省首个国储林基地在我县启动实施,完成国储林项目6.7万亩。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创建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获省政府表彰激励。实施中水回用增效。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中水回用行动,日使用中水达0.5万吨,切实提高了污水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九)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保障显著提高

规划实施以来,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累计民生投入达92.4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85.34%10项暖民心行动扎实推进,群众知晓率、满意度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一是社会保障坚实有力。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十四五以来,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13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494人,再就业率达85.6%。全力保民生稳就业,发放就业相关补贴、失业相关待遇6128余万元,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980余万元。城乡居保稳步发展。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21年、2022年分别为27.85万人、28.81万人,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五保、残疾人、孤儿、高龄等困难群体保障水平,累计发放资金1.6亿元。开展省内社保免转移服务,省外社保转移已实现全国联网线上即时转移。

二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县累计投入近21亿元,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扩建城乡学校7所,增加义务教育学位2900个,完成23所学校运动场地改造及29所学校校容校貌提升,37所中小学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支持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础教育服务全覆盖。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特殊儿童、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9%以上。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实验小学获批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启动滁州应用技术学校二期建设。滁州应用技术学校通过省中等职业教育B类学校办学评估,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三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县医院东区二期、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沛镇卫生院功能用房建成交付。提升村卫生室94个,全县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率达到100%以上。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安徽省口腔医院、南京江北医院共建医联体,累计建成医联体7个、医学分中心7个、名医工作站7个。开展百医下乡活动,成立全椒籍外地名医、高层次人才回报家乡百医联盟。同步推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健康县创建。获评安徽省卫生县城。县医院获批三级综合医院、荣获中国县域医院智慧创新奖

四是养老服务不断健全。十四五以来,全县新增养老机构2所、累计达18家,拥有养老机构床位181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365张,占比75%。全县新增村居养老站52所、累计达52所,总配建面积达10761平方米。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

五是文体事业繁荣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改造提升综合文化中心2个,建成城市书房3个。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均获评国家一级馆。襄河镇被评为千年古镇。国家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连续三年获评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一场一馆投入使用,高标准承办省十五运”4项赛事。县级五个一公共体育设施拥有率100%,乡镇三个一公共体育设施拥有率80%。截至20236月底,全县拥有体育场地1130块、面积107.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2.72平方米,城镇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大墅龙山旅游度假区被认定“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专栏 5社会事业类重点项目建设进展

教育。开工: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二期项目、城东中学整体改造提升、古河学校(九年一贯制)升级改造、南屏路小学新建、爱心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春晖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春蕾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南屏路小学教学楼改造和大门及附属、实验小学改扩建、江海小学扩建、前进小学改扩建、金陵花园幼儿园改扩建项目、雅居乐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奥能米兰阳光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大墅初级中学改扩建学生宿舍楼及附属设施项目、前进小学改扩建教学楼等项目、全椒中学改扩建学生宿舍楼及附属设施项目。竣工:全椒县体育中心项目、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二期项目、城东中学整体改造提升、古河学校(九年一贯制)升级改造、南屏路小学新建、爱心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春晖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春蕾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南屏路小学教学楼改造和大门及附属、实验小学改扩建、江海小学扩建、前进小学改扩建、金陵花园幼儿园改扩建项目、雅居乐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奥能米兰阳光幼儿园改扩建项目、大墅初级中学改扩建学生宿舍楼及附属设施项目、前进小学改扩建教学楼等项目。

医疗。开工:全椒县人民医院东区续建项目、全椒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椒县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襄河卫生院和预防接种搬迁项目、石沛卫生院功能用房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提升项目。竣工:全椒县人民医院东区续建项目、全椒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椒县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襄河卫生院和预防接种搬迁项目、石沛卫生院功能用房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提升项目。

(十)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社会治理全面提升

严格落实国家疫情防控相关部署,严守三道防线,紧盯三个重点,提升三项能力,有效应对周边突发疫情严峻形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严格落实“1+5+N”“1+1+7”工作机制,加强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期间实现“零进京”“零赴省”。扎实开展常态化、机制化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启动农村群防群治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雪亮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获评平安安徽建设示范县、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县法院入选“全国优秀法院”。县检察院获评“全国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表现突出集体”。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国防动员、兵役征集、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消防、人防、住房公积金、关心下一代、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族宗教、红十字会、外事、老龄、慈善、气象、供销等事业实现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一)规划执行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总体来看,十四五前半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主要工作任务等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着力化解。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压力较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民间投资增长不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亟待提高。2022年、2023年上半年全县GDP增速分别低于全市同期1.23.2个百分点(见表2)。受市场需求疲软、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经济效益下滑,2021年、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7.3%5.3%,低于全市同期13.5个百分点。房地产持续低迷影响较大,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由2021年同比增长19.7%转变为2022年、202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9.4%61%,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滑。

2 “十四五前半程全椒县GDP增速及位次变化

区域

2020

2021

2022

2023

上半年

2023

三季度

增速(%)

位次

增速(%)

位次

增速(%)

位次

增速(%)

位次

增速(%)

位次

滁州市

4.4

9.9

5.5

7.6

7.2

全椒县

4.4

2

10.8

2

4.3

6

4.4

8

6.3

4

来安县

4.3

3

10.8

2

6.6

2

10.2

1

9.0

2

定远县

3.1

5

8.9

7

4.1

8

6

5

5.0

7

凤阳县

3.3

4

9.9

4

5.6

4

8

4

10.0

1

天长市

4.5

1

11

1

7.3

1

8

3

5.0

7

明光市

3.1

6

9.2

6

4.8

5

8.7

2

8.1

3

琅琊区

0.4

7

9.5

5

4.1

7

5.5

6

5.7

5

南谯区

0.4

8

2.1

8

5.7

3

5

7

5.7

5

二是与智造强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企业发展受挫。2022年、2023年上半年,全县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6.8%4.6%,分别低于全行业3.4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均居全市第6位。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9%、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是乡村振兴任务依然艰巨。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农村空心化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数量相对较少。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待提高,粮食产能与预期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相对较重。

四是民生领域短板尚需进一步补齐。教育、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就业投入相对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二)规划执行的有利条件和机遇

进入十四五规划后半程,我们面临着新的环境和发展机遇,主要包括:

一是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有利于增强区域竞争能力。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地处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区域的左右逢源独特区位优势,全力打“融滁、接宁、联合”大交通格局,构建“内畅外联互通”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县将有更多的机遇参与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有利于提升农业发展后劲。我县正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等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特色品牌,“一虾二桃”,在省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农业精深加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三是消费升级不断加速,有利于提高经济整体质量。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渐升级。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商业设施,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可以不断促进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为我县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是科技创新不断提速,有利于提升产业发展动能。近年来,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出台奖励政策、建设创新平台、招引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全县围绕电子新材料、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新型建材等产业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培育新经济、壮大新动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是简政放权持续深化,有利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做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助企资金“直达快享”。通过提高服务效率,简化审批流程,助力经济提质增效,营商环境的全面提升,将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四、进一步推进《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

推进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着力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智造强县康养福地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全椒开好局起好步。

(一)大力推动项目招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招大引强引领作用。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围绕光伏、新能源电池、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突出“链条化、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不断做强产业链。以现有企业为依托,大力招引上下游关联项目,补齐和升级产业链条,加速形成产业闭环。紧盯3“500、中字头、国字号等行业头部企业,持续招引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围绕专精特新,积极招引一“小巨人”“隐型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拼抢新赛道,积蓄新动能。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优结构、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未来两年全县力争承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0个,其中15亿元以上项目65个,510亿元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二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精准高效对接。高效对接跨省市交通骨干网络,构建多向畅通、内联外通的综合通道,全方位推动省际毗邻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融入南京、合肥一小时都市圈。扎实推进明巢高速章辉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S324全椒县西王镇至肥东县古城镇段改建工程建设。完善县乡公路改造升级、自然村道路硬化、联网及安全防护工程。深化区域合作。持续完善营商环境,通过园园合作、产业承接等方式,吸引长三角地区优质企业来全投资兴业。深化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协作,联合培育省级研发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扎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积极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医疗专家来全坐诊。

三是提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抢抓发展机遇。推进县经开区扩容升级,优化一区两园产业布局,健全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打造产业转移首选地、智能制造高标地,力争到2025年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税收收入突破40亿元。完善体制机制。深入推“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深化工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以差别化政策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高端项目集中。持续开展“五问”活动,推进低效及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到2025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突破25万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完成经开区20万平米和大墅产业新城1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持续完善园区道路、绿化亮化、公交站点等配套功能,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古河、二郎口、武岗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水平,实行差异化发展。

(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做优农业。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塘坝清淤扩建、沟渠疏浚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筑牢粮食生产基础。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县高标准农田达93.7万亩。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依托全椒资源禀赋和产品优势,大力发展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体验农业,支持优质稻、小龙虾、碧根果等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温氏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太禾碧根果加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把全椒打造成为长三角优质农副产品直供基地。到2025年,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0家,力争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农产品深加工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扎实推进两强一增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争取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4%

二是做强工业。扩总量。鼓励支持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亿晶光电二期、赛维能源、力神电池二期、腾耀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智能家电、电子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十四五后半程,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0家、战新企业9家,建成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基地4个,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5%以上。提质量。引导传统工业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企业强筋壮骨。“十四五”后半程,全县新增企业技术中心16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平均每年培育上云示范企业不少于80家。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上云,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5%以上。增效益。破除工业发展在土地、环保、能耗等方面瓶颈,发挥亩均绩效评价杠杆作用,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精准发力扶优劣汰,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到2025年末,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

三是做活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谋划一批可落地、可招商的文旅项目,推进松风山月民宿、吕坝友善村、复兴湖国际垂钓基•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整合全县文旅资源,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投资建设,构建村集体+国企+公司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激发资本内生动力。依托椒岭风景线、太平古城、江海疯狂拖拉机农场、铜井村农事体验中心等旅游资源,积极争创省级旅游风景道、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A级旅游景区、皖东农家乐等文旅品牌。连年举办椒岭风景线自驾游、全椒县冬捕节、马厂羊肉面美食节、全椒碧根果采摘节等精品活动,实现“一月一主题活动”常态化,塑“儒香全椒、乐享太平”文化旅游品牌和椒岭风景线自驾游品牌形象。十四五后两年,力争每年新签约亿元以上文旅项目不少于2个,年均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年收入超3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5年末文旅业水平位列全市第一梯队。积极发展商贸业。做活江海新城市广场、奥康步行街等商业综合体,打造综合性物流批发市场基地和商品零售中心。聚焦家电、家具、家装、餐饮等重点商贸领域,持续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同时引导商家同步开展让利促销,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刺激消费市场升温。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做大做强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聚焦特色产品,发展直播经济,打通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十四五”后半程,全县新增电商经营主体200家,培育超千万元农村电商企业3家以上。202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突破40亿元。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强部门协同服务,以投资项目为纽带,积极主动联系、协调,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引导产业基金更好地支持全县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完4321”新型政银担模式,建立并完善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缓解农村地“贷款难”、“担保难”。加快贝蒂玛童车、金桥德克等重点企业上市步伐,未来两年力争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20家以上。

(三)打造精致秀美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城市雨污分流。按照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围绕襄河、滁河水质达标,古襄河、老赵店河等水体治理,到2025年末全面完成城市道路、老旧小区、城中村、背街巷道等重点区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善城区路网工程。实施城区道路最“一百米”工程,打通屏一路、襄河东路北段等“断头路”,实现城区“路路通”,实施滁州大道市政化工程,推进万利路等11条道路改造提升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为重点,结合主城区断头路路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未来两年,力争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0个。实施物业提升工程。完善物业管理机制,推动物业小区管理达标升级和无物业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推动便民停车行动。充分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停车场,对停车设施实施统一管理。力争新增城市停车场15个,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00个。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启动南屏山森林公园设施改造、古襄河步道景观工程,力争到2025年末,城区年均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二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村水、电、路、网、垃圾、污水、卫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6%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类污染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秸秆综合利用达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9%。建设绿色生态村庄,中心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农村电网,加快天然气“镇镇通”管网全覆盖,打“四好农村路”,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三是建设富裕兴旺乡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新增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10个、100元村6个。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投身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模式。力争到2025新增家庭农场50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治理能力

一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强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全县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五控”措施,持续推进VOCs治理工作,对VOCs排放量较大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强化源头监管,督促海螺水泥、泰石岩棉、佰世达木业、中圣能源达标排放。严把项目审批,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废气排放量大的高VOCs、高粉尘项目准入。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营,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重点保护黄栗树、三湾等饮用水源,加快推进引用水库清淤扩容疏浚工程。到2025年末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体Ш类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土地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依法严查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固废、危废收集、贮存、利用和处置监管,推进垃圾分类处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是提高绿色治理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清理整治河湖四乱。到2025年,全面建成河湖保护管理体系,生态河湖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网格化管理机制覆盖流域性河道、重点湖泊。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涵养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绿化格局,向四旁拓展造林空间,争“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开展林相改造,营造多彩森林,提升林业生态效益。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大力推广林药、林果,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推进“国家全椒薄壳山核桃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建立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博物馆和全国碧根果交易集散中心,推“中国碧根果之都建设”。到2025年末,全县薄壳山核桃产业力争突破10万亩,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2家,建成高效林下经济基地3万亩,林业总产值超200亿元。

三是统筹开展绿色转型。绿色工厂。以全椒海螺绿色智能工厂为典范,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循环生产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大力推广中水回用,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绿色建筑。实施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工程,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高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面积达到50%以上。绿色能源。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完成省市下达双控目标。绿色交通。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公共交通工具。绿色金融。探索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主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性。创新环保贷、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担保方式,为新能源企业保驾护航。

(五)推进改革创新落地,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产权、小型水库管理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医药卫生、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以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潜能。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深“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按照“一单总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响应、一体监”的总体框架,大力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深化“一改两为”,锚定全国一流、全省最优营商环境目标,多渠道收集企业诉求,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工作效能,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打“亭满意·全舒心”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激发活力。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加强与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通“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形式,围绕电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新型建材等重点领域,未来两年每年力争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培育创新主体。聚焦高新产业、科技人才、研发平台、科研项目等科技创新工程,依托安徽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创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十四五”后半程,全县新增培育省级研发创新平台5家、创新创业平台1家。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贯彻全省“人才兴皖”工程部署,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紧密结合,依托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产业人才。遴选一批技术带头人和人才团队进行重点培养和支持,未来两年每年力争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以上。大力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深入园区企业,宣传相关政策和要求,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政策知晓率,增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企业自主申请发明专利,特别是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申请发明专利,推动高价值专利申请和授权工作。到2025年实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57件的目标。

(六)大力完善社会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科学预测全县城乡人口分布、流动特点和趋势,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为前提,进一步优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全县农村建制小学、初中做到布局合理。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落实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学校建设,逐步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教学情况,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99%以上。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聚焦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定期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进“双减”、新时代教育评价、中小学校管理体系改革。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强化县级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实施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二期扩建工程,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争创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类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智慧学校建设,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先进教师队伍。提升全椒中学、滁州市应用技术学校智慧学校办学条件。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县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

二是完善卫生医疗保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财政投入,落实优惠政策,推进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镇、村三级的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管理全覆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完善医疗保障。持续推进健康全椒建设,完成第三人民医院、中医院二期、中医院东区、襄河镇卫生院二期等建设。打造基层卫生院特色专科,提高县内就诊率。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国家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省级健康县。推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县级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推进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稳定发展的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全县村卫生室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达到4.1人。

三是加强养老托底保障。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服务衔接,为老年人尤其是失能的特困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建设“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建设完善城南社区、大墅产业新城医养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六镇、襄河、二郎口等养老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站,积极申报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根据《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精神,大力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十四五”末,全县城市社区和村实现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发展民营养老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发挥养老产业化主力军作用,建设日常照护、医疗康复、智慧养老等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养老机构,积极发展保健咨询、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到2025年,全县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5个、护理型床位不低于55%

四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业富民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公里就业圈”,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帮助重点群体就业。每年募集500个以上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开展3—12个月就业实习。对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力争每年开发300个以上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聚焦乡村振兴需求,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着力培养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对退役军人开展数字实用技术、电子商务、劳动技能“订单式”培训,实现退役士兵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组织优秀企业提供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军人。

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预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经济风险。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纵深推进法治全椒、平安全椒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欢迎关注全椒县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